基于同行互助听课的教学反思总结
关于作者:李耀琪博士是一名植物生态学家,去年九月份任职于西交利物浦大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她在过去两个学期里通过自我训练和同行互助听课学习如何教学。本文概述了在同行互助听课和教学反思中通过与资深教师的交流所获得的经验。
 
关键词:翻转课堂,学习成果,在线教育,师生互动
 
背景
 
       新冠肺炎的爆发及其影响加大了对线上教学的需求,特别是在我国严格防控的政策背景下。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也加快了线上教学的推广。对比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在线教育要实现高质量的教与学都更有难度,其难度体现在对教师和学习者均具有较高的理念、方法、技能等方面的挑战(Lu & Lemonde, 2013)。在线上课时,因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且缺少外界监督,学生会感到极其空虚、焦虑或疲倦,这些状态将干扰上课进程,降低教学质量,也会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线授课需要建立高产的学习环境(Eshet et al., 2021),维持正常的出席率(Reinholz et al., 2020),提高学生的参与度(Persell, 2004),构建基于兴趣和动力的师生互动(Horrigan, 2021),从而避免学生在线听课的疲劳。
 
       同行互助听课对提升在线教学水平和质量尤为关键。教师相互观察课堂教学,有助于增强老师对学生学习体验的认知(Bell & Thomson, 2018),深化教师对自身教学内容和风格的反思(Chen et al., 2009);可通过专业的支持和鼓励举措促进教学实践的改善(Bell & Thomson, 2018; Jenkins et al., 2021),亦可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讨论。高质量的课堂观察,尤其是资深教师的互助听课,可促进高水平的教学反思(Chen et al., 2009);同时,去观摩资深教师授课也有助于提升在线教学水平。在过去两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学校语言中心和本学院的数名资深教师观察了我的课堂,我也旁听了他们的线上堂,我从中收获颇丰。借此,我结合线上授课的经验和互助教学中讨论所得,从四个阶段总结了教学建议,以期与同行分享线上教学的经验与注意事项。

 

课前必需
1.    谨记教学目标
       学期初,在授课大纲和每节课的教学讲义中设定学习目标,并清晰地传达给学生。例如每次课前都用一页单独的幻灯片或文件写明讲座或实验的目标。授课需参照教学大纲和考核目标,并保证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2.    了解学生和教学环境
       课前要研究自己的授课对象和教学系统。学习者有不同类型,例如有学生偏好视觉获得知识,有学生偏好听觉,又如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风格,如通才教育或专才教育。面对此情况,我们可以在课前问学生为什么选择这门课,他们已有哪些相关知识,他们是如何学习的,以及他们想学到什么内容。以生态学为例,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生态学,是单纯基于对大自然的兴趣,还是符合职业追求。同时我们要注意对技术手段的利用,如我们可以利用西浦学习超市平台的系统和技术手段,包括问卷或者匿名投票的功能,以实现对信息的安全和高效使用。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涵盖学生不同的需求,也要适合我们国际化学校的特点以及科研与教学领域的特点。
 
3.    准备教学活动
       考虑到学生间不同水平的背景知识和主观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如何平衡教学目标与学习兴趣是个难题。设计一个全面的课表,有必要随着教学开展情况来删减内容,以保持教学的严谨性(Reinholz et al., 2020)。要明白课程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内容,所以要根据学生情况,聚焦在最重要的部分,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师需认识到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聚集精神(30-40分钟),因此首要原则是给每节课设置一个核心目标以及最多4个核心概念,确保学生感兴趣且融入课堂。随后设计不同的学习和评估活动,如在线讨论、线上小测试、投票或者书面报告等,让学生保持好奇心。最好每20分钟设置一个任务以活跃课堂,让学生融入课堂。若有剩余时间,为学有所余并积极参与的学生提供加强版的题目和练习。为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尊重学习者,我们也需要与学生沟通,告知他们各项学习活动和评估活动的价值和目标是什么,对他们的学习有何种帮助。

 

上课前的准备
1.    布置课堂并预热
       确保授课的房间光线明亮、网络稳定,使用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和麦克风且避免干扰。建议教师提前30分钟设置好线上课堂,开课前与学生互动建立联系,可以在正式上课前播放2-3分钟的音乐,并准时停止以作为课堂开始的信号。
 
2.    设置课堂规则
       制定缺席和迟到的惩戒规则,例如设置等待房间,学生如果迟到1/3的课堂时间就不允许进入课堂。建立教学标准并清晰地传递给学生,要求他们尊重课堂,如不允许接打电话或者私下交流。要求学生课程中标注本人名字,打开摄像头和麦克风。要求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投票,借助软件互动,如点赞、鼓掌或者举手问答等。

 

课堂中的策略
1.    设置教学由简入深
       有些情况下是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开始课程,选择一个吸引人的主题并提出相关问题。以植物学实验为例,开始时可以播放一段视频,来展示显微镜下神奇的解剖结构,2-4分钟为宜,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总结视频内容或者概括要点。然后逐步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包括搬运、聚焦和清理;随后介绍关键概念,包括放大倍数、分辨率和视野。接着从对显微镜的介绍过渡到应用阶段,教学生如何使用显微镜校准,并给予他们自主权,如让他们把感兴趣的材料带到实验室进行观察。对于想在该领域深入钻研的学生,老师可提供一些深入研究的资源作为课堂拓展。
 
2.    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对于讲座,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互动,例如利用好肢体语言,包括目光接触、挥舞手臂以传递信息,利用安静的瞬间或采用简单问答,包括让学生投票或者打1/2、对/错来回答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们可以使用激光标记来提示学生正在讲解的知识点,变换幻灯片的形式以同时照顾视觉型和听觉型的学习者,同时还可以变换语调。提问时应叫出学生名字,尽量多问问题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间的交流,老师可在旁引导。最后,让学生写下上课期间的困难时刻,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Persell, 2004)。
     
       对于研讨课,激励学生亲身参与才能让他们印象深刻。可以建立翻转课堂,让学生成组练习或者讨论,这对实现教学目标是很有帮助的,但过程中需要配有经验的人进行监督,例如主讲人或者助教。学生分组可以随机或者自愿,最好每组3-4人,并且通过互评,了解每位学生的参与度,避免有学生搭便车。对于课堂的互动环节,一定要设置清晰的目标并计时,但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考核方法,例如在线讨论、小测试或者在线投票。

 

课后查漏补缺
1.    收集反馈并调整
       每次在线教学后可以让学生提交一个任务明确的总结报告。学生可以总结课上所学并做反思,例如实际遇到的难题或不清楚的点,也可以让学生对教学提建议或做反馈。教师可以据此评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并回应学生的诉求。最好可以有助教定期收集,跟踪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尤其是海外学生,并指定统一答疑时间,而非个别反馈。
 
2.    收集评价并学习
       请资深老师来听课或者去听其他老师的课,这对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大有裨益的。多跟系里老师交流关于学生们的反馈,并就教学中的问题商议解决方法。这有助于避免不同课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使整个培养方案更加系统。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评价与同行评议的区别,学生评价更多是对于课程的满意度,同行评议则关注得是如何教学,为后续教学提供有效建议。

 

技术建议
 
       在线教育存在一些技术问题。1) 如何改善BBB在国际网络和分享屏幕时的稳定性,一些学生尤其是国际学生经常无法进入会议室;2) 如何丰富BBB的聊天框功能,例如实现在聊天框里传输图片和文档。这有助于师生间教学材料的分享。此外,演讲者在分享屏幕时不能看到对话框,这也不利与观众互动;3) 如何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块促进小组讨论。例如,讨论时若小组讨论室也能录屏,后续就可方便地分享小组间的信息,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学习;4) 如何改进同行评议或者学生互评的模式。学生间的互评有助于减少小组讨论中搭便车问题,现阶段学校在线授课平台中同行评议的功能开发尚未起步,需要更多细节的指南以计算组员分数。

 

致谢
 
       感谢多位资深教师给予的反馈和建议,包括Markus Davis, Uromi Manage Goodale, 李黎和Charlie Reis的互动听课,也谢谢听了Johannes Knops, 秦素洁,肖凌云,陈正和邹怡这几位老师授课后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Bell, A., & Thomson, K. (2018). Supporting peer observation of teaching: Collegiality, conversations, and autonomy.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55(3), 276-284.

       [2] Chen, N. S., Wei, C. W., Wu, K. T., & Uden, L. (2009). Effects of high level prompts and peer assessment on online learners’ reflection levels. Computers & Education, 52(2), 283-291.

       [3] Eshet, Y., Steinberger, P., & Grinautsky, K. (2021).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istics Anxiety and Academic Dishonesty: A Comparison between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Social Sciences. Sustainability, 13(3), 1564. DOI: 10.3390/su13031564.

       [4] Horrigan, L. A. (2021). Staff-student interactions in a physiology laboratory class: What do they involve and are they important? 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 45(3), 607-619.

       [5] Jenkins, E., D'Aoust, R., Elias, S., Han, H. R., Sharps, P., & Alvarez, C. (2021). Faculty peer review of teaching taskforce: A 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research study for the peer review process. Nurse Education Today, 106, 105055. DOI: j.nedt.2021.105055.

       [6] Lu, F., & Lemonde, M. (2013). A comparison of online versus face-to-face teaching delivery in statistics instruction for undergraduate health science students. 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18(5), 963-973.

       [7] Persell, C. H. (2004). Focused Online Discussions, Moments of Difficulty, and Student Understanding.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22(2), 197-209.

       [8] Reinholz, D. L., Stone-Johnstone, A., White, I., Sianez, L. M. Jr., & Shah, N. (2020). A Pandemic Crash Course: Learning to Teach Equitably in Synchronous Online Classes. CBE Life Sci Educ, 19(4), ar60. DOI: 10.1187/cbe.20-06-0126.


作者
李耀琪博士,
西浦健康与环境科学系

发表日期
2022年09月16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