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平台赋能学习,跨界合作协同育人
      未来教育学院和学习超市基于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跨部门团队合作,为国际化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实习》(Educational Internship Module,简称EDS406课程)这一必修课,开发了数字化实习管理平台(简称“数字平台”)。该平台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协同育人为目标,为未来教育学院2022级80名硕士研究生提供了一次特别的学习体验服务。本文基于课程设计,实施痛点问题及其解决过程,详细阐述了该数字平台赋能学生学习,丰富实习经历的主要目标。
 
 
一、EDS406课程概述
 
       EDS406课程是未来教育学院国际化教育硕士专业中的一门5学分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了解全球教育,探索不同的教育主题。通过关注教育实践能力,并借鉴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经验,该模块希望促进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该课程对于辨别和评估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具有重要作用。2022-2023学年春季学期,修读EDS406课程的80名研究生同学通过数字平台,与校内外实习机构进行“平台互选和人岗匹配”,同学们的实习岗位分布在苏州本地的15个教育机构,包括大学、职业院校和中小学以及知名培训机构等。实习工作涉及教学协助、课程开发、项目支持、研究助理、升学辅导和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
 
 
二、EDS406实施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讨论课程正式运行前的设计和思考。该文章将侧重于未来教育学院和西浦学习超市之间合作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在正式开课前,主要有三个挑战。
 
1.如何确保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匹配的公平性、合理性和高效率?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减少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存在的“信息差”与“认知偏差”。信息差表现为学生无法全面了解实习单位及具体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况;相应的,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需求以及学生所具备的技能同样缺乏了解。认知偏差是指由于学生对实习单位及实习工作岗位性质缺乏全面的的了解,导致其盲目选择实习单位或工作岗位;而实习单位及用人部门对实习生要求的不同,无法合理安排实习生工作。为彻底解决信息差和认知偏差两个根本性问题,最为理想的方法是在选择实习单位之前,给予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再由双方自行评判并做出选择。但由于EDS406目前仅作为国际化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二学期五门必修课程之一,学生无法在时间和精力上完全投入该“课程”的学习,而实习单位对于每周只能实习1.5天至2天的学生,在实习岗位安排上也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在落实80位全日制研究生校内外实习工作安排的情况下,确保公平性和合理性,对于课程负责教师而言,其难度和工作量是较大。该类实习课程的有效开展,需要强大的资源支撑以及大量的沟通成本,包括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向实习单位提供学生情况及实习课程要求的相关信息。因此,如何提高匹配和沟通的效率是EDS406课程在实施之前需要重点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2.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利用有限的实习单位及工作岗位资源?
 
       未来教育学院仅建院两年,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数量较为有限。此外,能够完全符合并满足EDS406实习课程要求的校外机构和岗位资源更为稀缺。过往经验表明,若全面开放实习岗位,部分学生会申请多个实习单位以及工作岗位,以提升实习录用概率,这会给实习单位造成一错误判断。此外,还会一个申请者同时获得多个个实习机构的录用,但由于只能选择其中1家进行实习,必须放弃其他实习机会,从而造成资源和沟通成本的浪费。相对的,对于发出实习邀请但被拒绝的用人单位而言,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因此,如何在确保“机会公平”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实习工作岗位资源的低效利用甚至浪费,是EDS406课程需要在学生实习前需要重点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3.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完整的实习经历并学会理性抉择?
 
       完整的实习经历需要包含三个阶段:实习前,学生需要对潜在实习单位和岗位进行寻找与筛选、提交申请、参与面试以及做出最终决定。实习中,学生需要平衡实习单位工作安排与自身课程学习要求。此外,学生需要在没有固定工作模式的职场中找到自身定位,寻求日常事务性工作与有价值的劳动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自身收获预期等。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对实习经历做出全面回顾和反思,基于具体的实习过程中的典型问题、事件或案例,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找出解决问题所需方法,为将来更合理地选择工作单位,更好地融入工作组织、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打下坚实的认知能力基础和实践能力基础。因此,如何在课程设计和实施方面做出调整和优化,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获得完整的实习经历,帮助学生学会并提高理性选择的意识和能力,这是EDS406课程在学生实习前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
 
 
三、创新解决方案、实施效果及实践启示
 
       为解决上述难题,课程负责人主动与学习超市相关工作组进行合作,通过持续的沟通,提出最终的创新解决方案——Learning Mall Premium平台专属页面。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这一共创方案不仅改善了EDS406课程沟通和管理的效率,也促进研究生进行“实习互选”。未来教育学院与学习超市在EDS406课程共创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校内外同类课程具有借鉴性、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
 
1.创新解决方案
 
       为有效解决“信息差”、“认知偏差”、“资源利用率”、“理性选择”以及“课程沟通与管理效率”等问题,课程负责人与学习超市工作团队协商共创 “实习管理平台”页面(图1),该专属页面最大的特点为实现C2B,即学生通过平台,直接与校内外实习机构的招聘代表进行“互动交流”;此外,学生、实习机构和任课教师都能够对“申请-面试-录用(不录用再申请其他机构或岗位)”整个过程进行追踪。
 
 
 
       课程负责人制作了双语版的“实习工作信息表”(图2)并分发至未来教育学院的合作机构,站在学生角度,请他们提供全面的实习岗位招聘信息,包括机构简介、实习部门、岗位名称、实习生需求数量、工作要求、实习期限、实习工作量、实践导师配比、实习期间是否提供实习工资或补助以及对应聘者专业背景、工作语言、主要技能和工作经验的要求。将此类信息同步到“实习管理平台”专属页面,最大程度保证了实习单位和工作岗位相关信息的透明度,在确保学生“实习机会公平”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信息识别、筛选的判断力。与此同时,通过该平台,实习单位可以收取阅览学生的申请资料,包括简历和求职信等,并发布公告,通知面试、给出录用结果,关闭满员的实习岗位等。此外,平台进行了最多申请3个实习岗位,且一次只能选择一个岗位进行简历投递的申请限制,从而保证实习岗位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自主选择(首选最适合自己的实习机构和岗位,而不是盲目追求机构品牌或岗位利益)以及自主管理机会成本的能力。
 
 
     此外,学生与实习机构在线的“互动交流”,包括申请情况、应聘动态和面试结果等,都会被平台专属页面记录,这些“过程留痕”可以帮助任课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跟踪实习匹配的进度,助力任课教师“有的放矢”,及时发现问题,重点跟进进展较为缓慢或在人岗匹配中出现问题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和用人单位主动跟进匹配进度的意识。
 
2.实践效果与共创启示
 
       通过学习超市“实习管理平台”专属页面,EDS406课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80位研究生同学的实习岗位匹配,极大地提高了人岗匹配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沟通成本以及额外工作量。部分未能收到面试通知或录用结果的学生会积极主动联系任课教师,请求帮忙了解相关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同学们的自主意识。多数学生指出实习单位和岗位的选择,多数与毕业后意向的求职领域相关,通过征求父母、亲戚、学长学姐以及在同一个行业领域有相关经历的朋友的意见和建议;也有部分学生选择自己从未尝试过的工作领域进行探索,这些对于“实习生”而言都是很好的历练。
 
       通过这次合作共创,我们可以得到三点启示。第一点,学生的学习并不局限于校内的课堂以及课程教学的本身,就实习课程而言,学生的学习从他们主动寻找信息和自主决策就已经开始。第二点,EDS406课程以及类似对资源要求高、涉及协同育人利益相关方多、覆盖学生面广的课程,通过学习超市进行信息共享、内容共创是一种最优选择,这样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并在较大程度上减轻课程教师的“额外工作负担”,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优化过程中。第三点,课程教师要学会利用学习超市平台的数字化和存储量优势,将其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如学习进度跟踪,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存储和展示。

作者
陈健
未来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国际化研究中心主任
新职业教育中心主任

发表日期
2023年12月25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