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西浦夏校 | 高中到大学的“断层焦虑”,从这里破局

日期
2025年08月13日

作者
钱佳忆

编辑
钱佳忆

2025年8月8日,西交利物浦大学官方夏校项目于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圆满落幕。本次夏校由西浦学习超市主办,分为 “学术英语与跨文化沟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造” 及 “AI 时代的全球商业决策与创新” 三个科目。项目采用全英文授课,融合学术课程、实践工坊及跨文化体验,吸引世界各地的137名优秀高中生深度参与,为他们搭建起通往未来高等教育的桥梁。当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高中到大学”缺少自然过渡,这场夏校正成为孩子跨越成长鸿沟的关键跳板。

 

当高中与大学的“断层”成为普遍焦虑,提前适应者已抢占先机

 

 

西交利物浦大学助理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Adam Cross教授受邀在开营仪式上发表主题演讲。他点明了本次夏校的核心价值:“夏校为高中生提供了理解大学教育本质与教学方式的机会,这种提前体验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高等教育的模样。”

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探索,从单一学科到跨界融合,从书本理论到现实落地——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从来不是简单的"升级",而是认知与能力的系统性重构。不少学生需要时间适应这种变化,而西浦夏校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与实践,让高中生提前沉浸式体验国际化大学氛围,在认知突破、能力提升与视野拓展中为这份转变做好准备,完成一次有意义的成长积累,将这段充满不确定性的“断层期”,转化为孩子的“黄金准备期”。

这种转变带来的价值,在学员的真切感受中得到了生动印证。获本次夏校最佳学员的中国香港学生李卓颖分享道:“这个项目很有帮助,能让我们社交,还能瞥见大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为高中生,我们其实很难体验到这些,因为高中时一切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同样深有感触的还有来自天津的吴昕橙同学,她对比了高中与夏校的学习模式:“高中多是传授课本、划重点,知识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西浦夏校把你放在真实环境里,让你自己体验实践,帮我提前感受大学生活、明确目标。”

 

从“被安排”到“自己闯”:别让被动学习拖慢成长的节奏

 

 

“高中生走进夏校本身就是成长和独立的一大步。从适应大学更长课时到尝试学术演讲,他们眼里的投入是真实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领悟大学所赋予的‘自由’,其本质在于自我规划与主动担当,这正是夏校希望他们提前感知的内容。”

——西浦语言学院英语语言中心副主任张旗伟老师

 

很多高中生在“老师划重点、家长盯作业”的模式里弱化了自主力,而大学恰恰需要“自己找方向、主动要资源”的能力。这种断层很容易让孩子在大一陷入被动。西浦夏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员提前"切换模式",在真实的大学场景中激活内驱力。

 

 

在“学术英语与跨文化沟通”的阅读工作坊里,学生先通过“英文阅读生涯问卷”暴露被动学习的短板,再用“预测-略读-扫读”技巧主动解构文本——当孩子发现“原来自己能比老师更早找到重点”,那种掌控感会转化为持续的内驱力。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造”班级的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自主完成创意设计,正如西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智能工程学院智能科学系主任王秋锋教授所言:“未来的竞争和机遇,拼的是谁能更主动——这正是很多孩子在高中阶段就该补上的课。”

 

 

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创业与企业港 Joseph Seet 实践副教授为“AI时代的全球商业决策与创新”班级布置的精益画布任务,让学生走出教室探店调研:从观察店铺运营漏洞,到提出成本优化方案,再到模拟向投资人汇报——当孩子意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能真的解决问题”,那种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将成为他们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底气。

 

从“偏科短板”到“跨界长板”:未来社会需要的能力,很多学生还没接触

 

 

“跨界思维是高中生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能助其跳出学科局限、激发创新。如今AI已能替代单一技能,未来拼的是跨界整合力——这种能力不在课本里,而在真实探索中。比如游戏开发就是典型的交叉学科,需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多领域知识,打好基础后,无论深耕创意还是技术,都有无限可能。”

 

——西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虚拟工程重点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孙齐蕾博士

 

 

当大学专业越来越强调交叉融合,当职场越来越看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很多高中生还在为单一学科的分数焦虑。西浦夏校的初衷,正在于让他们提前看到知识的“全貌”,在学科交叉处发现自己的潜力。孙齐蕾博士的元宇宙技术课堂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造”班级的学员们既要用Unity软件搭建3D场景(技术能力),又要考虑用户体验设计(人文视角):理科生发现自己的人文感知力得到解放,文科生惊喜于自己能看懂代码的逻辑——这种“原来我还能这样”的顿悟,正是打破思维边界的开始。

 

 

在两期“学术英语与跨文化沟通”课堂中,语言学习不再是背单词练语法:西浦语言学院英语语言中心副主任 Paula Gibson 老师的口语工作坊,让学生用英语辩论“社交平台的利弊”,既练了语言,又懂了辩证看问题;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块负责人 Ana Li Zhong 老师的跨文化课程,从“文化冰山理论”到创意诗歌创作,让学员在说英语时,更理解“语言背后是思维方式”——这种融合,恰恰是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

 

 

“AI时代的全球商业决策与创新”班级的课程更是如此:西浦国际商学院管理学硕士专业主任汪潇副教授解析“AI如何重塑商业模式”时,既需要理解技术原理,又要懂市场需求;西浦创业家学院 (太仓) 创业与企业港荀继尧副教授用京东智能供应链案例教学时,学生既要算成本账,又要考虑社会责任——当孩子意识到“解决真实问题需要这么多知识”,他们对学习的理解会完全不同。

 

从“模糊的未来”到“清晰的路径”:别在迷茫中浪费时间

 

 

“本次夏校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以融合教育串联起理论学习与真实场景,让学生在企业参访、实践项目等沉浸式体验中触摸行业肌理、校准成长方向。正是这些打通‘理想与现实’的设计,让曾经模糊的‘未来’,在当下的每一次探索中变得具体可感。”

——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创业与企业港 Joseph Seet 实践副教授

 

“考个好大学就好了”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的孩子更需要知道“大学之后要去哪里”。但很多高中生对专业、职业的理解停留在“听说”层面,导致选专业时跟风,上了大学又后悔。西浦夏校的珍贵,在于让孩子在真实体验中“试错”,提前校准方向。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造”班级的学员们走进头部机器人企业时,不仅看到了工业机器人的运作,更听到工程师说"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应用,最缺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耐心"——这比任何职业规划课都更真实,让“想当工程师”的孩子明白“除了学好数学,还需要什么”。

 

 

“AI时代的全球商业决策与创新”班级的实践更具冲击力:从3小时完成“极简产品开发”,到结业时向企业导师路演商业计划;在中德融创工场的参访中理解“企业不仅要赚钱,还要承担社会责任”——这些经历让孩子突然明白:“原来商业不是只有赚钱,创新也不是拍脑袋想点子”。

 

晚间拓展课程是学员们全方位提升自我、解锁“课本外能力”的关键。法国高级西餐礼仪导师 Morgan Lotterie 的 “西餐礼仪文化课” 让学员在优雅氛围中学习国际礼仪;西浦学习超市特邀导师张丹妮的面试技巧与无领导小组讨论实战模拟,提升自我展示与协作能力;资深广告导演苏洋的《人工智能下的新创意产业》讲座,启发学员思考如何 “与新技术共舞” 。

 

夏校不是补习班,而是一次自我探索之旅:提前准备,才能走得更稳

 

西浦夏校的意义,从来不是让学生“提前学大学知识”,而是在高中到大学的关键节点,给他们一个“安全试错”的空间:在这里,他们可以体验自主学习的挑战,感受跨界思考的乐趣,触摸真实世界的复杂——这些经历,会让他们在真正进入大学时,少一些迷茫,多一些笃定。

 

当教育的竞争越来越转向“能力储备”而非“分数积累”,当高中到大学的衔接越来越需要“刻意准备”,夏校正在从“可选项目”变成“必要准备”。2025西浦夏校落幕了,但那些在这里获得自主力、跨界思维和清晰方向的孩子,已经悄悄站在了新的起点。

 

未来,西浦学习超市将继续搭建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让更多孩子在关键成长节点不迷路、不落后——因为我们知道,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焦虑的催促,而是让他们提前拥有“掌控未来”的能力。